熱門文章
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?
發表時間:2021-02-13

Photo by Sriyoga....

想做斜槓青年,先拿回人生選擇權
發表時間:2018-06-22

自從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瑪希....

能跟喜歡的人一起吃吃喝喝,才不會辜負生命的美好!

發表時間:2021-04-06 點閱:1670
Responsive image

 

Photo by Elevate on Unsplash

 

人生的道路很長,旅途上需要有一起行走的夥伴,除了有人跟你一起工作、有人陪你玩,還要有人聽你說話,分享你的憂煩。

 

我跟妻子一共有三十年的親密關係,不知道是什麼特殊緣分,在各方面都可以契合。我們不但是婚姻伴侶,也是一起做事業的夥伴、玩伴、飯友、旅伴,更難得的還是彼此可以付託心事的心靈知己。這樣合拍讓我們長時間活在兩個人的世界中,似乎不需要別人,也因此在她驟然地離開後,讓我需要重新建立跟外界的關係。

 

妻子當然預見了我會面臨的艱難,所以臨終前再三地跟我道歉,也囑咐我要有一起吃飯的人。我想她其實擔心的是我跟人群隔離的太遠吧。

 

兩人共築的小世界,固然很美滿,但因為跟外界接觸的時間是有限的,所以跟朋友會形成一種比較有距離的關係。即使是那些在社會上很活躍的人,表面上看起來跟許多人交往,但因為多屬於社會關係,並不算朋友,一旦離開社會舞台,也多半會變得很孤單。

 

人生的奇妙在於物極必反,否極泰來。當我覺得自己將會變得越來越孤單時,生命的舞台卻並不按照這樣悲觀的想像演出。許多人物接續地登場,開始跟我產生交集時,我才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劇本尚未定稿,我原來看到的句點其實只是分號,另一幕戲帶著溫馨、光明的基調才剛開始。

 

自從我恢復單身之後,開始有許多朋友或過去的學生會主動來跟我交往,起先我認為這是基於一種同情,對於我新鰥身分的善意,不會太持久,卻沒想到妻子都離開六年了,都還一直在持續中。當我需要有人一起吃飯、旅行或是看電影、看表演時,都不愁找不到伴。

 

但是婚姻關係中最令我懷念的是彼此間那種信任、無所不談的默契,以及與妻子帶有女性敏感度的建言,這是男性友誼中比較缺乏的。男人間就算是好到像哥兒們了,還是有許多不會觸碰的話題,特別是涉及情感及挫折方面的,因為暴露脆弱面太過女性化,在崇尚競爭的陽性群體中是不足取的。

 

相較於哥兒們,姊妹淘之間會分享更多的隱私,到達閨蜜的程度時,更是一見面就忍不住要掏心掏肺,但男生如果這麼做就會讓人覺得娘娘腔了。最近網路上流行「基友」一詞,「基」是粵語中的gay,字面涵義是男生之間好到像戀人一般,都讓人覺得是同性戀了。其實基友指的是「友達以上戀人未滿」的關係,也就是兩人好到勾肩搭臂,無話不談,但是並沒有肌膚之親。他們完全以真性情互動,不拘俗禮,彼此了解的程度接近知己,因此感情很好,可以存在於直男、直女或者同志之間,不管內心有沒有過曖昧,至少目前不是戀人。

 

其實談戀愛並不需要以互相了解為前提,那些相戀結婚變老夫老妻了還彼此不了解的夫妻多得是。在這種情況下,最好要有一兩個閨密或基友,心靈才不會太寂寞。我很幸運,在妻子往生後,這方面也有人補位。女生我視為閨密,男生就是我的基友了。限於篇幅,在此只分享其中一組經常跟我三人行的案例。

 

L跟F都是跟我已經有近二十年的師生情誼了,跟其他學生一樣,在妻子在世時,她們都守著師生的分際,在課堂之外不太會有私下的交往。六年前在妻子過世後,她們結伴來看我,沒想到卻發展出接近家人般的好友關係。

 

L已經結婚,沒有孩子,跟先生相互尊重,給彼此很大的自由。L為了創作出國拍片,可以一離開就是三個多月,沒有做母親或媳婦的壓力,我很替她慶幸。她曾經是國內一線刊物成功的攝影師,卻在接近中年時毅然決定回到學校讀書,而增加了紀錄片工作者的身分,她不為現實所困勇於追尋自我的精神,令人感佩。

 

F外表看起來謙和有禮,服務熱心,雖然已經是四十一枝花的年紀,卻依然單身,但是她不是沒有人追,也曾經有社會條件很好的男友跟她論及婚嫁,只因她是一個很有主見,不願盲目順從主流價值與社會規範的人,所以一直堅持自己的選擇不願降格以求。她勇於追求自己要過的人生,不顧家人反對,一個人出國自助遊,除了走天下也登百岳,見了不少世面。

 

不論已婚或未婚,L跟F都沒有在扮演傳統婦女的角色,也不太受身邊人意見的影響,這點跟我很類似,也因此可以彼此瞭解,自然就成了好友。我們經常聚會,每次聚會必定一起吃飯,我們會約在下午三、四點碰面,先一起下午茶暖身,更新一下彼此的近況,然後就天南地北地聊,總是會拖到子夜才結束。

 

因為談話時想要更自在與不受干擾,我們很少約在外面餐廳,都是在南村落,每次見面前會先溝通一下要做些什麼菜,大家分個工,雖然很隨興但也會想要有點創意。L的廚藝最好,也經常帶陽明山菜農種的新鮮蔬菜過來;F自我要求高,每次都會展示她剛學會的新菜,而在跟我們分享之前,總是已經試做過一兩次; 我不好意思總是坐享其成,偶爾也會炒幾個家常菜陪襯一下。

 

每次聊到五、六點天色昏暗時,感覺有點餓了,就輪番去開放式的廚房燒菜,我們每做好一、兩道就坐下來吃,品嚐之餘,也小酌一番,更有助談興,吃得差不多了再換手去煮下一輪的菜,如此節奏輕鬆自在,聊起天來更是暢所欲言,毫無保留。不管是暗戀的對象、祕密的地下情、網路配對軟體上的冒險、內心的渴望與恐懼……都在互信的基礎上說個痛快。

 

我們每個月都會聚餐一到兩次,有時自己做,有時買外賣,也有時會去餐館嚐鮮,就好像一般家人共食的日常一樣,不怎麼講究,但也會盡量變花樣,反正食物不是重點,珍貴的是彼此的陪伴與心情的分享。幾年下來,我們熟知每個人的家庭背景、成長過程與戀愛史,是可以信賴也互相保守祕密的知交,更像是彼此瞭解的兄弟姊妹。

 

有人問我如何跟晚輩發展出如此親近的關係?我想一方面是我從來沒意識到我們之間存在著輩分的差異,既然都是成人了,大家就可以用朋友的方式平等對待;另一方面是我對他們的人或是說的話都全盤接受,只要確認他們是良善的人,就沒有必要用特定的標準來評斷他們。

 

人際之間的交往常常需要一起從事某種活動,而吃飯既是維生之必須,又可帶來生活情趣,是最適當的選擇。如果一個家庭中,家庭成員最常聚集的地方是飯廳,那一定是個幸福的家庭,而食物也會是凝聚這家人情感的核心。

 

我的妻子喜歡做菜,也經常在用餐時跟我分享她私密的心情,她去世後,我一直懷念著那種靈魂與口腹之欲雙重滿足的好時光,能夠有這些基友閨密們陪我一起吃飯聊天,等於多少填補了這部分的失去,真是幸運啊。

 

►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需要酒肉朋友:一起吃飯, 不見不散!